处方1 猫头骨1具,鸡蛋黄数个(德昂族方)。
用法把猫头骨用微火烤成淡黄色,研末,再用鸡蛋黄数个熬油,调药末,搽患处,开始2小时搽1次。24小时后改为上下午各搽1次。
说明经治50余例(均为Ⅱ度烧伤),全部治愈。创面结痂愈合时间为3~8天,无1例发生并发症。
图片
处方2 乳香、没药各20克,冰片1克,生蜂蜜150克(傣族方)。
用法将前3味药研末,加入蜂蜜中,调成糊状。对烧伤有水疱者,将水疱刺破3小孔(孔不宜大,以防感染)。排无渗液,然后涂此药膏,1日1次。
说明经治30余例,疗效较好,一般5~13天即可痊愈。
处方3 阴阳莲根1000克,枯矾30克,元宝草80克,冰片5克(土家族方)。
用法将元宝草、阴阳莲加水8000毫升,用文火煮2小时,滤去渣,得药汁约4000毫升,再浓缩至2500毫升,将枯矾研细,纳药汁内同煎。待药液浓稠,加入冰片细粉调匀,起锅,装入小口土罐内,罐口用蜡蜜封,埋入干净土中60天去其火毒,1天外搽数次。
说明本方适用I、Ⅱ度烫烧伤。曾治烧伤近60余例,效果显著,无毒副作用。注意用药期间禁食牛肉、鸡肉。
处方4 紫草18克,冰片18克(另包)(水族方)。
用法将紫草研粉,用猪油熬成膏后,再将冰片研极细粉,放入膏中调匀。外涂患处,1日3次。
说明治疗150例,有效率达95%。
处方5 官粉适量,头发、香油适量。
用法将香油适量放铁锅中加温熬沸后,再将洗净剪断的头发放入溶化,然后放冷水中使火熄灭,冷却。再把锅放火上,加入官粉适量调匀。以消毒棉蘸涂患处,1日多次。
说明应用本方门诊治疗观察100余例,疗效满意。与京万红、湿润烫伤膏等药物比,疗程短,见效快,止痛作用好。
处方6 虎杖100克(藏族方)
用法加水1000毫升,煎煮30分钟,去渣,装瓶备用。每次用消毒纱布蘸药涂敷布伤处。1日换药3~4次。
说明临床应用局限性水火烫伤100余例,其中烫伤34例,均获治愈。一般用药7~15天。
处方7 酸枣树皮内层500克(回族方).
用法将上药加水3000毫升,煎煮3小时,过滤去渣,再煮浓缩成500毫升。每次用消毒纱布湿润敷伤处,1日3~4次。
说明临床治疗局限性烧伤50余例,其中I、Ⅱ度烧伤36例,Ⅲ度烧伤14例,用药15~25天治愈。本法简便易行,有感染少、疤痕少等优点。
处方8 鲜大蓟全草150克,冰片3克,20%凡士林适量.
用法取鲜大蓟阴干,捣烂,榨取其汁液,加入冰片、凡士林搅拌,待半小时后自然成膏。先用双氧水,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。有水疱者,用消毒注射器将液体抽出,然后用消毒棉签蘸此膏涂布创面,采取暴露疗法,保持创面清洁。
说明用上法治1小面积烧伤患者18例,均治愈。治疗天数最短者4天,最长者7天。
处方9 一枝蒿100克,石榴皮50克,血余炭25克,花椒200克,冰片25克,硼砂25克,黄蜡250克,菜油500克(彝族方)。
用法菜油与花椒炼制,过滤弃渣,放入黄蜡熔化,稍降温后放入其他药粉,充分搅拌,冷却成膏。用膏涂创面,1日1~2次。
说明该方有消炎生肌的功效,可用于皮肤感染者。临床治疗烧伤290余例,治愈率为96%以上。如膏质过硬可酌加菜油。
处方10 翻白叶根30克,大蓟根20克,菜油150克(白族方)。
用法将上述2药加工为细末,置于菜油中浸泡7天。用鸡毛蘸药油涂于创面,1日用药3~5次。
说明此方治疗轻度水火烫伤患者20余例,疗效显著,用药后未发生感染现象。
处方11 芒硝100克,石青50克,粟壳6克(土家族方)。
用法以开水500毫升溶化,待温后去渣,涂患部。干则再涂。
说明本方有清热泻火、收敛止痛之功效。主治浅烧伤和急慢性湿疹等,以局部发红、灼热痛有小疱等为特征。共治24例,其中火烧伤15例、水烫伤9例,面积均在5%~105之间,治愈20例,4例加用湿润烫伤膏而愈。
处方12 移依树皮橄榄树皮鼻涕果树各500克(苗族方)
用法将上药加水熬成流浸膏,装瓶备用。用时搽患处。
说明经治100余例,效果显著。
处方13 桐子花100克,桐油500克(苗族方)。
用法将花浸泡在桐油在,加盖密封,离地保存。3个月后即用此油外涂患处。
说明治疗I度、Ⅱ度烧伤109例,均获良好效果。
处方14 货郎果(五眼果、鼻涕果)/皮8.9/6,金银花藤20%(壮族方).
用法将2药洗净切碎,加水煎5小时后过滤去渣,浓缩备用。局部先用呋喃西林液冲洗,再将药液涂上,撒少量冰片粉于创面,1日换药1次。
说明经治400余例,效果显著。
处方15 石榴皮5000克,虎杖5000克,枯矾2000克,冰片200克(土家族方)。
用法石榴皮、虎杖2味用水煎煮,浓缩后加枯矾和冰片粉末,调和均匀。外搽伤处,1日3次。
说明本方主治Ⅱ度烫伤。
处方16 生石灰5千克(基诺族方)
用法先取生石灰除净杂质,过筛,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,再投入大黄片25千克,共同拌炒,炒至发热桃红色,大黄炒至灰黑色时,取出筛去石灰,将大黄推开冷却后研成细末备用。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,而后撒布大黄粉。如有水疱应刺破,拨开表皮,排尽疱液后再撒大黄粉。如仅见局部红肿,则可用麻油或桐油调大黄粉成糊状涂患处。脓痂后再撒敷大黄粉。夏季可行暴露疗法。对烫伤效果良好。
说明此法疗效显著,疗程短,无副作用,且愈后无疤痕。
处方17 生石膏15克,地榆炭25克,儿茶15克。
用法共为细末,香油调涂患处,1日1次。
说明本方有消肿镇痛之功,对I度烫伤特效。
处方18 酸栘𣐿树皮若干(仡佬族方)
用法用该药加适量水煎煮2次,每次煎煮30分钟,合并两次药液,再浓缩成流浸膏。用药膏搽患处。
说明此方对轻重烧伤、大面积烧伤都有较好的疗效。酸杉械树皮即酸植的树皮。
处方19 大黄50克,禹粮土100克(蒙古族方)。
用法共研细粉,过筛,混匀。用时撒在伤面。1日2~3次。说明如仅见红肿,可将药粉调麻油外涂。冷天注意保温。
处方20 食碱250克(蒙古族方)
用法加10倍量的水溶解,浸泡患处,以无刺痛、无热感为度。
说明本方的特点是用药后创面不刺痛、不红肿、不起泡。如烧伤面积大,多加食碱和水洗浴也可。
处方21 松树皮30克,菜油20克(哈尼族方)。
用法松树皮晒干,研为细末,用菜油调剂,装入广口瓶,高压灭菌。薄涂烧伤处,1日2次。
说明涂药后注意保护烧伤面,禁撕痂皮,让其自然脱落。
处方22 芦荟100克,羊耳菊100克(阿昌族方)。
用法将上药切碎,加米酒浸泡1~2周,过滤。外搽患处。1日3~6次。
说明本方具有清热解毒、生肌敛疮之效。
处方23 地龙(鲜)50克,白糖30克,明矾10克(彝族方)。
用法鲜地龙洗净,明矾研末,同白糖装入瓶内,2小时后取浸出液外搽患处。
说明施用本方曾治愈一烧伤面积达30%的患儿。对轻、中度烧伤有效率达100%。
处方24 鸡蛋黄5个,川黄连10克,当归10克,冰片10克,菜油200克(壮族方)。
用法将蛋黄、川黄连、当归、菜油放入锅中,用文火炼至上药焦黑,取出过滤,趁热装入瓶子,投入冰片,密封备用。用时外搽烧伤处。
说明本方有消炎止痛作用。
处方25 马桑树叶20克,油桐树叶20克,元宝草30克,桐油适量(土家族方)。
用法将马桑叶树叶、油桐树叶、元宝草在锅内炒干,研细末,加桐油调成稀膏状后,盛于油膏罐内,再将其膏药于高压锅内经高压消毒后备用。用时将膏敷于烫伤处,1日3次。
说明烫伤处渗出液多者,用本方效果尤佳。。
处方26 金龙胆草,蛋黄油适量(佤族方)。
用法将金龙胆草研为极细粉末,以蛋黄油(即用煮熟的鸡蛋去壳及蛋白,取蛋黄入小锅内文火炒,炼出之油),调涂患处。
说明金龙胆草系菊科假蓬属材小苦蒿。本方佤族医师运用广泛,对I度、Ⅱ度小面积烫伤,效果显著,且遗留斑痕小而不明显。
处方27 生石灰500克,香油10克,冰片1克(白族方)。
用法冷水浸泡石灰,搅拌数分钟后用6层纱布过滤除渣,加入香油和冰片调匀,搽患处,1日换药2~3次。
说明用此方先后治愈面积、深度不等的烧伤患者80余例,愈后患部无疤痕。
处方28 禹粮土250克(蒙古族方)
用法取禹良土研细,用凉开水调敷患处,1天2~3次。
说明禹粮土是一种含铁黏土,具有收敛、止血、清热等功效。轻度烧烫伤,敷后立即见效,愈后不留痕迹。
处方29 寒水石15克,生石膏25克,大黄15克,杜仲炭15克,生黄柏15克。
用法共研细末,以香油调涂。说明此方系五代祖传。有清热解毒、燥湿生肌之效。
处方30 蜈蚣5条,蛇油50克,蟑螂15个,香油50克(白族方)。
用法将蜈蚣、蛇油、蟑螂装入香油内浸泡15~30天,即可使用。用时将药涂于烫伤面,烫伤面积较大者,最好用纱布包扎,1日换药1次。
说明蜈蚣、蟑螂以活者为佳。
处方31 马铃薯适量(壮族方)。
用法将马铃薯去皮,洗净,切碎,捣烂如泥状,用纱布挤汁。取其汁涂搽患处。
说明本方有清热防腐之功效,用于轻度烧伤。
处方32 芦荟适量(壮族方)
用法将鲜芦荟去皮捣烂成泥状,敷于患处。
说明本方治疗轻度火烧伤。文山壮族民间广为应用。
处方33 野荞菜(万年荞、野荞麦)籽适量(彝族方)
用法研末,鸡蛋清调,敷患处,1日2~3次。
说明此方可清热解毒、散瘀消肿。
处方34 虎杖500克,酸栘𣐿树皮500克(舒佬族方)
用法将上药(鲜品)洗净,加水1500毫升煎煮约2小时,过滤,浓缩至500毫升。用消毒棉花蘸取涂患处,4~6小时1次。
说明本方具有消炎收敛之效。用于I、Ⅱ度烧伤。
处方35 仙人球1~2个(瑶族方)
用法将仙人球洗净,捣烂,拧汁。用时以棉球蘸汁液涂搽患处,1日数次。
说明本方主治轻度烫伤。亦可用仙人掌代替仙人球,两者功用相似。
处方36 鸡蛋黄若干个(蒙古族方)
用法将鸡蛋置于瓦片上,用文火烤油,取油抹于伤处。1日2次。
说明此方适用于I度~Ⅱ度烧伤。
处方37 獾油适量(达斡尔族方)
用法捕猪得獾,剥皮烤油备用。外涂伤处,1日2次。
说明本方适用于I、Ⅱ度烧伤。
处方38 虎杖根50克,柴草皮30克 ,柴地榆50(布依族方)。
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,合并煎液,浓缩至250毫升,再加蜂蜜70毫升,拌匀后搽患处。
说明本方有清热凉血、解毒祛湿之效。
处方39 鹅油100克,冰片20克(民间方)。
用法将冰片研成极细粉,过筛,兑入鹅油拌匀,棉搽患处。
说明用鹅油搽烫伤为民间广泛采之。笔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冰片,效果更佳,用药后有清凉舒适感。可用蛇油代鹅油。
来源献方人云南省宣威县羊场煤矿职工医院曾正明。
处方40 大蓟(纳西族方)
用法取鲜大蓟根皮适量,洗净,捣烂,取汁,涂搽伤面,1日2~3次。说明本方适用于轻度水火烫伤。
处方41 黄柏30克,马尾莲30克,鸡蛋清(普米族方)
用法将黄柏、马尾莲混合研细粉,过筛,常规消毒后贮藏。用时先把
鸡蛋清倒入消毒碗内,加入以上药粉3克,调拌均匀,涂于烫伤表面,至蛋清形成痂膜,1日涂数次。烫伤治愈后,痂膜自行脱落。
说明普米族民间普遍用此方治疗I⁰~Ⅱ°烫伤,疗效满意。
处方42 石榴皮500克
用法用清水洗净,加水500毫升,文火煎至250毫升,过滤,置瓶中备用,夏季可加少许防腐剂。将医用纱布剪成1×1厘米大小,消毒后备用。清创后,将医用纱布用药液浸湿,贴患处,两块纱布间可留一毫米宽间隙,成人用暴露法。次日观察创面,如无渗液,纱布块干燥,不必换药,直至痊愈;如纱布块被渗出液浸湿,应及时去除,重新更换浸有药液的纱布块。
说明治疗45例,其中深Ⅱ°10例,浅Ⅱ°34例,I°例,均痊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51配资网-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-炒股配资配资官网-石家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